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好一個行為心理學(投資心理學)

金錢觀 - 避免落入貧窮的七大陷阱 (引用來源)


最近跟朋友聊到這個話題,找到了商周的一篇文章「避免落入貧窮的七大陷阱」。寫的滿好的,主要在講節流,也順便加入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意外獲得一筆獎金,就把這筆錢拿來花掉,犒賞自己
你已經中了心理帳戶的陷阱
每個人心中會自然把錢分成很多帳戶,有意外之財的、旅遊的、買菜的、買房子的 …等等。但其實,錢就是錢,不該因為放在意外之財的帳戶裡,價值就被貶低,被輕易花掉。

現在好像沒有得到什麼獎金的機會(對發票中獎算嗎 哈)。不過錢無論怎麼來,的確該一樣的對待。

二、美國維他命很便宜、百貨公司大減價,先買再說!
你已經中了交易效用偏誤的陷阱

簡單的說,就是貪小便宜,看到維他命與台灣出現價差就大買,但是卻忘了評量,這維他命的實際價格對照你自己的需要,到底划不划算?你是否真會吃這些維他命?
常會看到大賣場有特價,要考慮存放的日期(如果有保存期限),以及自己到底會不會用到。某某牌打x折,沒有想清楚就買了,買東西如果沒有牌子迷思,選擇適合自己用的,會省下不少錢。另外是 A+B 比單買A跟B還要便宜,如果你只需要A,沒有必要為了看似便宜而買了組合優惠。
三、買一件不適合的衣服,下次再買一個腰帶來搭配它,看能否讓它變得更漂亮。
你已經陷入沉沒成本陷阱

你只把眼光放在已經付出成本的衣服上,但是你為了這件衣服要去花更多的錢補救,最後的搭配還不一定好看,還賠上了好心情。你不但沒有挽回已經沉沒的成本,還招致更大的浪費。
現在買衣服,會先想到要怎麼跟家中衣服搭配,如果搭配性不高,像上面說的,風格跟你平常差太多,就很容易冷落這件衣服囉。

四、電視購物有免費七天試用期,那先買來,然後再退貨好了!
你已經陷入原賦效應陷阱

原賦效應的研究發現,人通常對擁有的東西會賦予高價值,所以不太願意做決策失去它,也就是說,當貨品送到你家後,你再把它退還的機率是很低的。

這個....,原賦效應的解釋,長知識一下
http://only-perception.blogspot.com/2007/10/blog-post_6695.html
五、我總是花很多時間逛街,但衣櫥總少一件衣服!
你已經陷入選擇的弔詭

商人總會給你很多選擇,而控制欲會讓你習慣尋求最好的,但卻忘記要尋求最適合你的。結果,買回家裡的衣服很美,但總高高掛在衣櫃裡,連吊牌都沒剪。
減少衝動性購物。 我的話,除非很有把握,不然我很少在網拍買衣服的,判斷適不適合只看圖片好難~。逛街,多注意自己喜歡的樣式與價錢,不一定買的起最適合你的那件,但依自己的能力取的平衡點囉 (其實消費其他東西也適用)
六、買把蔥殺價10元很爽,但是買台三萬元電視殺價十元很丟臉?
你已經陷入比例偏誤的迷失
一把蔥20元殺到10元,你感覺等於打了5折,但是去買台電視要求降到29990元,折數連1折都不到,根本不夠看,但其實,兩個實際少的都是10元。你因為把眼睛放在折扣幅度上,常常會讓小錢花的很謹慎,大錢花的很鬆散。
殺價,這好像是另一門學問了。 我殺價能力超弱! 買貴重的東西我頂多是比價而已
重點是省"錢",不是省比例,又可以乎應到第一點,錢就是錢。
七、我的品味與時併進,所以衣服越買越貴!
你被大腦的適應性效應給牽著走了

大腦對物質的適應性很快,當你買下漂亮衣服或好車後,會立即適應,所以快樂感不會維持很久。如果你的快樂感都是來自於物質,你會很自然的想去買更好、更貴的東西,以得到刺激感。這造成你的一生,都需要追著錢跑。
有卡債的人應該都是落入這個地獄 ...,看到很喜歡的東西,先冷靜的想一想適合自己嗎?有沒有其他便宜的替代品?現在的經濟情況是否予許你花這個錢? 想清楚了這幾個問題,大部份的欲望也都滅了。


行為財務學
1. 確定性效應(Certainty Effect)
2. 決策權數函數(Decision Weighting Function)
3. 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
4. 框依效應(Framing Effect)
5. 孤離效應(Isolation Effect)
6. 短視(Short View)
7. 過度自信(Over Confidence)
8. 沉沒成本(Sunk Cost)
9. 私房錢效應(House Money Effect)
10. 接近性(Availability)
11. 定位效應(Anchoring Effect)
12. 代表性原則的偏誤
(Representative Heuristic)